0%

1.1 数据、信息和知识

一、数据(data)

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数据有固定不变的,有不断变化的,也有随机出现的。

1.数据的来源:

直接数据(一手数据):通过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得到的数据。
间接数据(二手数据):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的数据或他人对原始数据处理过的数据。

2.数据的收集方法:

(1)直接数据的收集方法:

传统方法: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现代化方法:利用各种传感器、探测器等设备与相关技术方法收集数据。

(2)间接数据的收集方法:

间接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关注媒体资源、浏览权威网站、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中进行检索、从相关数据公司购买等。在收集这类数据时,要综合考虑数据的时效性、可信度以及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因素。

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就是把原始数据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完整的数据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数据的采集、加工、传输、存储、检索和输出六个环节。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把数据转化成有用的信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4.数据分析及其方法:

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并形成结论的过程。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分类统计、交叉分析等。

二、信息(information)

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
信息通常具有载体依附性、时效性、价值性、共享性等特征。

  1. 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一定的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信息的载体依附性说明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和可转换等特点。
  2. 时效性:信息往往只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3. 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信息的价值还在于经过加工处理后是可以增值的。
  4. 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方面是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信息的共享不会造成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更改信息的内容。
    除此之外,信息还具有其他特征,如信息的不完全性、真伪性、普遍性、可传递性等。

三、知识(knowledge)

知识是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后形成的抽象产物。
知识表述的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规律。
知识是一类高级的、抽象的,而且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信息。

四、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符号表示;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数据经过处理转化为人们需要的有用信息;知识是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后形成的抽象产物。
数据、信息和知识可以看作人类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三个不同阶段。
数据是对事物属性的客观记录,信息是经过组织的有结构的数据,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